【文章开始】
最近总能在兰州西站周边看到学生摆摊,卖啥的都有。有做手工饰品的,也有卖小吃的,看着挺热闹。但说实话,每次路过我都忍不住想:这些学生卖的东西到底靠不靠谱?
现在的大学生啊,比我们那会儿会折腾多了。白天上课,晚上就支个小摊儿,有的卖自己做的发卡、手链,有的卖家乡特产。特别是周末,西站出站口那块儿,简直成了学生创业集市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摆摊虽然看着简单,其实也挺不容易的。我观察过几个学生,一站就是大半天,还得应付各种讨价还价。有的摊主看着就一脸青涩,估计是第一次做生意。
说到学生卖的手工饰品,这个真得好好说道说道。上周我买了个发卡,看着挺精致,结果戴了三天就掉钻。摊主是个大二女生,信誓旦旦说是自己手工做的,用的都是好材料。
但你要说全是坑人的吧,也不尽然。我同事买的手工钱包就用了一年多,现在还跟新的一样。或许暗示学生手工制品的质量跟个人手艺有很大关系?反正我现在买之前都得仔细检查,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更让人操心的是那些卖小吃的。油炸的、烧烤的,看着是挺香,但卫生条件就...有次我看见个卖烤肠的,收完钱直接就去翻烤肠,连手套都不戴。问他有没有健康证,小伙子一脸茫然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摊都这样。有些学生明显更讲究,戴着口罩手套,还用保鲜膜包着食物。具体这些摊位的食品安全是怎么监管的,这个我真不太清楚,可能得问问市场监管部门。
仔细想想,西站这块儿确实是个黄金地段。人流量大,旅客多,而且很多外地人愿意尝试新鲜玩意儿。学生们估计也是看中这点,毕竟比起学校周边,这里的生意可能更好做些。
不过竞争也挺激烈的。上个月还能看见五六个卖同款饰品的摊位,这个月就剩两三家了。看来就算是学生创业,也得讲究个差异化经营。
经过这么多次"踩雷"和"捡漏",我也算总结出点经验。首先别光看价格便宜,学生摊的东西有时候比店里还贵;其次要会砍价,这些孩子很多都不懂定价策略;最重要的是,别被"学生创业"的招牌给忽悠了,该检查质量还得检查。
说到这个,我突然想起来有次遇到个卖蜂蜜的男生。他说是自己家养的蜂,结果后来被爆出来是批发市场进的货。所以啊,有时候太天真的反而是我们这些消费者。
跟几个摊主聊过之后发现,他们摆摊的原因五花八门。有的是为了赚生活费,有的是专业需要(比如学设计的要卖作品),还有纯粹是觉得好玩。有个美术系的学生跟我说,她摆摊主要是想收集路人对她作品的反馈。
这种实践精神确实值得点赞,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。有个大四学生告诉我,他摆了三个月摊,算下来还没家教赚得多,而且特别耗时间。看来创业这事儿,真不是摆个摊那么简单。
看着这些学生风吹日晒的,我在想是不是能有更规范的管理方式。比如划个专门的区域,提供些基础设备,或者组织些创业培训。毕竟让他们这么野蛮生长,对消费者和学生都不太公平。
不过具体该怎么操作,这个就得专业人士来研究了。我只知道现在这样,好的坏的混在一起,最后吃亏的可能是那些真正用心做事的学生。
如果你想去西站买学生卖的东西,我建议:- 手工制品要看做工细节- 小吃最好选有防护措施的- 别被"学生"标签迷惑- 记得要收据或联系方式
虽然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学生摊位,但多留个心眼总没错。毕竟咱们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对吧?
兰州西站附近学生卖的手工饰品
兰州西站学生摆摊卖小吃
兰州西站大学生创业摊位
兰州西站附近学生卖的特产
兰州西站学生卖的手工艺品
兰州西站学生夜市摊位
兰州西站学生卖的小吃卫生吗
兰州西站学生卖的手工饰品靠谱吗
兰州西站学生创业项目
兰州西站附近学生卖的东西便宜吗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