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开始】
最近总听人念叨绵阳站街那块儿,说啥的都有。但作为一个在这片混了七八年的老饕,我得说句公道话——你们讨论的方向是不是跑偏了?要我说啊,这地方最值得琢磨的,是那些藏在巷子口的老字号串串香。
虽然现在满大街都是网红火锅店,可站街后头那家"王记串串"的老板愣是三十年不挪窝。他家那锅底,看着清汤寡水的,扔把青菜进去都能鲜掉眉毛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可能更认装修精致的店,这种老破小确实容易错过。
苍蝇馆子的生存智慧
你要是下午四点路过,准能看见老板娘蹲门口串牛肉。肉片薄得能透光,提前用秘料腌三小时。问具体配方?老板嘿嘿一笑说"祖传的",转头就往锅里倒了半碗醪糟。这种野路子操作,米其林来了都得懵。
新旧口味的暗战
斜对面新开的连锁串串店,每天喇叭喊着"第二份半价"。但常来的老街坊都知道,他们家的嫩牛肉是冷冻货。王记的肉虽然贵两块钱,可凌晨四点去屠宰场挑货的习惯坚持了二十年。现在这物价,能这么折腾的店真不多了。
有个事儿挺有意思。去年美食博主来拍视频,非说锅底里肯定加了罂粟壳。结果卫生局突击检查,反倒查出他家豆瓣酱是自己发酵的。要我说啊,现在人就是容易把"好吃"和"有问题"划等号。具体为啥自家做的酱更香?老板挠着头说可能跟陶缸有关,但也没法百分百确定。
藏在市井里的江湖规矩
在这吃串有个潜规则——别催单。老板坚持一桌一锅煮,说是怕串味。有回俩上班族嫌慢要退钱,后头排队的阿姨直接开骂:"饿死鬼投胎啊?"。后来那俩小伙吃完倒主动道歉了,或许暗示好味道确实值得等待。
天冷的时候,常能看到环卫工在门口小凳上喝免费汤。有食客抱怨影响食欲,老板娘直接怼回去:"嫌脏别来"。这种硬气,现在连锁店哪学得来?虽然店里墙皮都掉了半边,但每张桌子擦得能照镜子。
要说缺点也不是没有。他家冰粉还是传统红糖水,现在年轻人爱的糍粑、芋圆一概没有。有次我建议加点新花样,老板女儿翻个白眼:"我们卖的是串串,又不是奶茶店"。这话听着冲,细想还真没法反驳。
最近发现个怪现象:明明没做任何宣传,但周末突然多了好多外地车牌。后来才晓得是成都来的吃货,专门导航找这种"原生态老店"。要我说啊,现在人山珍海味吃多了,反倒更惦记这口市井烟火气。
绵阳站街附近美食推荐
绵阳站街老字号串串香
绵阳站街王记串串在哪
绵阳站街最火的小吃
绵阳站街夜市有什么好吃的
绵阳站街地道苍蝇馆子
绵阳站街必吃美食攻略
绵阳站街本地人推荐餐馆
绵阳站街便宜又好吃的地方
绵阳站街深夜美食打卡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