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开始】
晚上钻进南通崇川的小巷子,总有种挖到宝的感觉。路灯昏黄,石板路泛着光,拐角可能藏着开了二十年的馄饨摊,也可能突然撞见一群跳广场舞的阿姨——这种混搭劲儿,别的地方还真学不来。
要说崇川晚上最热闹的小巷,南大街背后的寺街绝对排得上号。虽然主路上商铺晚上八点就关门,但只要拐进巷子,烧烤摊的炭火味混着糖炒栗子的甜香直接往鼻子里钻。有个卖桂花酒酿的奶奶特别有意思,你站摊前犹豫三秒,她立马舀一勺递过来:"尝尝又不要钱!"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网红店扎堆的医校巷反而差点意思。装修是挺漂亮,可上次买的28块钱拇指生煎,还没我家楼下五块钱的烧饼管饱。倒是巷子深处那家修鞋铺子,老师傅边绱鞋边跟客人唠家常的画面,比什么ins风打卡点都鲜活。
崇川人对待夜宵的态度很实在——好吃才是硬道理。在端平桥菜市场后巷,有家连招牌都没有的砂锅店,夜里十点还在排队。老板坚持用煤炉慢炖,有人说这或许暗示着老手艺的倔强,但食客只关心那口汤鲜不鲜。
最近发现个冷门宝藏:西南营历史街区转角处的臭豆腐摊。豆腐炸得外脆里嫩,配上自家腌的泡菜,吃完恨不得把竹签子都嗦干净。虽然环境就是塑料凳配折叠桌,可周围停着的保时捷和电动车毫无违和感地挤在一起,这种魔幻现实感,大概就是小巷夜市的魅力吧。
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:百度地图显示丁古角步行街晚上人流量最大,但真正懂行的会往白家园那些岔路里钻。那里有家只在雨天出摊的炒面,老板自称"看心情营业",具体什么规律至今没人摸清。
说到这个突然想起来,环城东路那段巷子墙上有不少涂鸦,据说是美院学生偷偷画的。虽然白天看着普普通通,晚上被路灯一照,影子投在青砖墙上居然有种看皮影戏的错觉。这种意外惊喜,或许才是人们爱逛小巷的真正原因?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