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开始】
这事儿说来挺邪门。富力城A区3号门那条巷子,明明就两百米长,美团骑手愣是能绕上十分钟。上周下雨天亲眼看见个黄头盔小哥,在巷口来回转了三趟,电动车都快没电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本地学生倒是门儿清——巷子中间那个"假岔路口"是罪魁祸首。两个并排的奶茶店招牌太像,晚上霓虹灯一亮,远看根本分不清哪边通向公寓区。
要说吃便宜货,艺术学院的张雯堪称人形GPS。"后街第三个垃圾桶右拐",她带我钻过铁丝网破洞,真找到家卖狼牙土豆的摊子。老板用的还是老式煤炉,五块钱能给堆成小山。
虽然卫生条件看着悬乎,但凌晨两点还能买到热乎的,这或许暗示着某种生存智慧。具体为啥城管从不来这巡查,至今是个谜。
最玄学的是快递站定位。明明填的"虎溪街道23号",中通小哥永远会打电话问:"您是在那个修鞋摊对面吗?"后来发现,这片区门牌号根本没用——大家认路全靠"杨婆婆杂货铺"、"红色消防栓"这类地标。
新开的罗森便利店亮得扎眼,可学生们还是挤在报刊亭改的复印店。老板娘王姐会帮改论文格式,顺带推销她自制的酸梅汤。这种人情味儿,或许是连锁店永远学不会的。
【文章结束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