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开始】
要说武汉的早餐江湖,户部巷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地儿。大清早的,巷子里那股子芝麻酱混着葱油的味道,能把睡懒觉的人都给香醒咯。特别是那个剁饼子,外脆里软,咬一口能听见“咔嚓”声,里头还冒着热气——可问题来了,满巷子都是“老字号”,到底哪家是真祖宗?
游客最爱扎堆的那几家,门口队伍能拐三个弯。但你要问本地街坊,他们准撇撇嘴:“那都是做给外地人看的!”老武汉人吃剁饼子,讲究个“快、狠、准”:快是老板手速得快,面剂子一揪一个准;狠是剁馅得舍得放肉,肥瘦三七开;准是火候,铁板温度低了腻,高了焦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网红店为了赶速度,直接用预制面饼。看着金黄酥脆,咬下去却像嚼纸板——这事儿我可不敢乱说,但您自己品品,为啥有些店剁饼子卖五块,有些敢卖十五?
顺着油烟味往巷子深处钻,有家没招牌的摊子。老板老李五十多岁,案板被他剁出个月牙形的凹坑。他家的秘诀在于醒面——半夜两点起来和面,发酵到清早刚好蓬松。有食客非说是碱放得多,老李就乐:“您要能尝出碱味,这顿我请!”(具体发酵配比他死活不肯说,估计是怕媳妇儿骂漏了家底)
肉馅也邪门,明明看着肥肉多,吃着却一点不腻。后来才听说,他家往馅里掺了点藕丁。这招挺妙,藕粒能把油脂吸走,还能蹦出点脆劲儿。不过现在菜价涨得凶,有些摊子偷偷换成了土豆,那口感可就差远了。
抖音上最近特流行教人做剁饼子,看着特简单:和面、擀皮、包馅、压扁、下锅。可真操作起来,十个有九个把厨房炸成战场。面要是没揉到位,一擀就破相;火候掌握不好,外面糊了里头还是生面疙瘩。
我试过最接近成功的方子,是往面粉里掺一勺猪油。面皮能起酥,还不容易粘锅。肉馅别剁太碎,留点颗粒感。煎的时候得用铲子压,听着“滋啦”声变调了赶紧翻面——当然,这法子可能只适合我家那口老铁锅。
武汉人吃剁饼子,最后都得淋一勺芝麻酱。可别小看这步,有些店用的芝麻酱兑了花生酱,香是香,但糊嗓子。正宗做法得用襄阳芝麻,石磨慢碾,掺香油调成能拉丝的状态。
有回我碰见个较真的大爷,自带芝麻酱让老板加。后来才知道,他是怕商家用便宜货。这年头连芝麻都能掺假,据说有人往芝麻里混炒熟的黄豆,磨出来颜色差不多,成本能省一半……(具体怎么分辨?我至今没搞明白)
户部巷剁饼子老字号推荐
户部巷剁饼子肉馅配方
武汉户部巷剁饼子历史
户部巷剁饼子面皮做法
户部巷剁饼子热量高吗
户部巷剁饼子哪家不排队
户部巷剁饼子打包技巧
户部巷剁饼子适合当早餐吗
户部巷剁饼子和锅盔区别
户部巷剁饼子面怎么和
【文章结束】